「很想學英文,卻不知道如何開始?」
「讀了很久的英文,但還是沒有太大的進步,也試了很多方法…」
「平時工作上班很忙,比較沒時間上補習班進修,想知道是否有其它的自我進修的方式?」
很多人可能沒空上補習班、沒有資金預算或者是還在找方法學習,其實生活中有許多隨手可得的好用免費學習資訊,只要每天撥出一點時間約20-30分鐘,每天持續不間斷學習,學習複利超乎你想像。
網路與報章雜誌隨處可搜尋得到語言學習知識,各家方法五花八門,有時讓人無所適從,到底那種方法適合自已,這篇將總結我個人的經驗以及搜尋網路上覺得不錯的學習經驗分享給大家。

如果覺得文章內容不錯的話,歡迎按讚、分享、留言!
1
習慣1:隨時隨地抄筆記
隨身攜帶紙本小筆記所造成的驚人成長
我個人的習慣是會隨身帶的小筆記,只要在電影、電視、廣播、書籍或甚至是生活用品的產品標籤或手冊中有看到任何你覺得有幫助或有意思的英文單字及句子,都可以隨時記錄在自已的小筆記中。但有些人可能覺得隨身攜帶小筆記本不方便或是覺得累贅,其實可以嘗試記錄在自已手機或平板中的數位記事本,我相信每個人出門一定都會隨身攜帶手機,隨時隨地就能數位學習,資料還能儲存在手機,如果忘記了,還能隨時隨地打開手機反覆複習,這樣的學習真的很方便。

除了紙本,你還能用數位的方式來製作學習筆記
如果想要更進一步筆記式學習,可以事先挑選好你喜愛的電影或社交媒體上的影片,利用聽打的方式,用電腦文書檔方式遂一打字出來,然候定期複習自已打字的文書檔,且要唸出聲音或甚至模仿該篇中的電影角色或社交媒體上影片網紅說話的方式,用聲音的方式來熟悉單字及句子,你會發現多唸幾次,就會愈熟悉,不知不覺你的腦子就把這篤篇槁子記起來。
往後對話中,只要出現類似主題,腦中就能閃出熟悉的 單字或句子,這樣你的英文思路及語法就會讓人驚豔,且會讓母語人士認為你的英文很道地。俗話說的好,學習是模仿而來,只要持之以恆去模仿一件事,這件事就能內化成自已的東西。
2
習慣2:將常用的3C裝置,改成英文介面
轉換英文介面第一步
我的手機、筆電及平板都是在澳洲購買的,理所當然我的所有3C介面都是英文,其實當時在使用這些3C裝置時,並沒有想要再轉成中文介面,我當時是認為反正我英文看的懂,而且如果不會,只要求救谷哥大神,我都能得到解答,所以當時沒有特別想再把介面轉換成中文。

英文習慣自然而然的養成術
也是因為這個動作,讓我養成所有介面都是英文的習慣,不知不覺中學到很多3C科技產品的英文,日後只要想查3C裝置中的任何資訊,我都知道在那裡找到,所以每當別人看到我的3C裝置,都會很驚訝我的介面怎麼會是英文,對我而言,這些就像是我的母語一樣簡單,讓英文融入生活中,自然而然學會兩種語言。
3
習慣3:用英文思維來想事情
什麼是英文思維?
英文思維就是當外國人在與你對談時,你能在腦海中馬上想到回應的句子,而且是符合英文語法以及當地文化民情的思維。
以生活打招呼來做例子:可能你會聽到外國朋友問:“Hey, what’s up?”通常我們會回答:“I’m doing ok, I’m fine”之類的,如果你能回答:I’m chillin’以美國口語來說又更上一層級,這裡的詞彙沒有比較難,但他們就是比較喜歡或比I’m doing ok, I’m fine更常使用。那你知道講完I’m chillin’之後,美國人通常會怎麼接著講嗎? 他們會說: Like Bob Dylan。Bob Dylan是美國早期的一位很受歡迎的歌手,剛好I’m chillin’的尾音跟Bob Dylan又有押韻,所以變成有點順口溜的感覺。這是美國文化口語打招呼的英文思維,回答I’m doing ok, I’m fine,沒有什麼不對,也沒有錯,但如果能回答像上面的例子,美國當地人對你會有眼睛為之一亮的感覺,因為你又更融入他們的文化,知道他們所講的意思。

Female And Hello
用當地的語言思維跟當地人溝通,不外乎就是要多著墨在語言本身的字彙量、詞組搭配 (collocation)、語法結構與方言使用,平常就要多關注當地的文化及風俗民情,因為語言本身就是呈現當地文化民情思維。
英文與中文文法邏輯差異::;
英文比較注重動詞、文法邏輯與時間順序,而英文句子排序是主詞為主角,動詞是核心關鍵詞,主詞與動詞在前面當主要的核心關鍵主角,剩下的就是配角補充前面句子意思,例如: I ate dinner at Taipei 101 this evening. 英文的主要關鍵主角,主詞與動詞是先走在句子前面,而後面的地方名詞與時間名詞是補充前面句子不足的意思,作為修飾詞。以這句為例,中文語法會讓配角先出場,最後才是主要表達意思(動詞),中文會講成 "我今天晚上去台北101吃晚餐。英文的表達方式是把重點(主詞與動詞)先讓對方知道,剩下再做補充。反觀中文,會先做舖陳,後面才是重點。

如何用英文解釋華人文化給外國人聽的方法、範例 :
台灣有很多文化是老外常會覺得黑人問號,像是台灣很多女生喜歡在大太陽底下撐傘,但明明是好天氣,為什麼要撐傘? 這時可以跟外國人解釋,因為台灣人的觀念會認為 “一白遮三醜”,而英文也有類似的成語可以形容一白遮三醜: A white complexion is powerful enough to hide seven faults。女生通常都喜歡在大太陽下撐傘,他們不喜歡曬黑,因為太陽紫外線是美白的殺手。白皮膚被認為是掩飾五官不突出的一種修飾,再者,早期農業社會很多人從事勞力活的工作,長年在大太陽底下工作,皮膚變得黝黑,是被視為苦命人的象徵之一。很多台灣男生的擇偶條件,也較常傾向皮膚較白晰的女生,因為看起來比較有 "高富美"的感覺,家長通常比較傾向這類型的女生。

4
習慣4:善用科技工具來學英文
我們生在網路時代真的很幸福,隨時想要查找資料,只要上網一搜就能找到,方便又快速,手機裝置上有很多的App都是可以練習英文,且大部份是免費,隨時想查單字只要拿起手機上網就能查到,方便又快速。
用Google翻譯來解析長篇英文文章的方法
不只是單字,連英文長句子也能在網路上找到翻譯,講到句子翻譯,谷哥大神的句子翻譯,只要句子不要太複雜,谷哥大神的翻譯都算可以。長篇英文翻譯會建議分段翻譯,不要一下子全部翻譯,因為有些翻譯會容易失真且出錯,最好的方式是分段翻,翻完之後,自已要再看一遍,如果有錯誤,可以把特定的句子放在網上找,經多個網頁的搜尋與比較,相信一定可以找出最合適的解釋。

Google翻譯後,語意不足的句子

手機App也能讓你的英文能力變得更棒!
除了句子翻譯與單字查找,現在有很多App可以練習英文聽力,例如6分鐘新聞英文 (BBC 6 Mins English) 提供了許多方便好用的學習方式,我們可以在app裡選擇各式各樣的時事主題,每一篇文章都有6分鐘的真人口說錄音,聽完之後,會有聽力題目可以做練習,每篇都會提供當篇相關的單字解釋,還會提供口說錄音的完整文稿。這個app非常適合想要考英文檢定的學員們或想自我進修的人做聽力練習。在搭乘大眾交通運輸時,可以在耳機播放,聽不懂時,可以再反覆播放,每天只需6分鐘,持續的聽,英文聽力功力會有異想不到的power up!

5
習慣5:多閱讀文章
我們生在網路時代真的很幸福,隨時想要查找資料,只要上網一搜就能找到,方便又快速,手機裝置上有很多的App都是可以練習英文,且大部份是免費,隨時想查單字只要拿起手機上網就能查到,方便又快速。
個人推薦 “The Economist 經濟學人”裡面的文章,如果你是要考雅思或是其它的英文檢定,可以多閱讀經濟學人的文章,裡面的內容涵蓋面很廣,舉凡從政治、經濟、科技、醫學、教育等。
該文章的寫作技巧是其它英文報紙與雜誌寫作者的仰望標準,沒有多餘的累贅詞,也沒有文法錯誤及語句不通的情況出現,清楚簡單扼要的正確表達文章的意思。
這是學習如何寫作及閱讀非常好用的工具。

雖然是老生常談,卻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般人對於閱讀文章通常會覺得乏味,沒有耐心及特續力,很快就放棄了,雖然閱讀文章是最傳統的學習方式,但我必須告訴你,透過閱讀文章能大幅提升詞彙、語法結構及句子優化的能力,是最佳的學習方式! 閱讀文章真的好處多多,如果你不想特別背單字,或懶得背單字,那就多閱讀文章,你會發現文章裡有某些單字是算高頻率單字,其實不用特別去背,久而久之,也能理解文章的意思。

閱讀與語言整體能力提升有密切關係,不論是詞彙量、詞組搭配、語法結構或句型優化都能在閱讀中獲取大量的知識,閱讀能力提升了,寫作能力與口說能力也會跟著提升,因為在閱讀中所學到的詞彙量、詞組搭配、語法結構或句型優化的知識全都可以運用在寫作與口語會話中,這真的是一魚三吃,好處多多,這些算是學術上的知識獲取提升,在生活層面上,閱讀可以培養個人的專注力與自我認知,透過安靜與專注閱讀,你會發現閱讀品質與速度會愈來愈好,且讓自已找到更多有興趣的閱讀主題或人事物,進而拓展自已未被發掘的興趣與嗜好。閱讀也可以讓自已成為更好的溝通者,閱讀會擴充自已學術上的知識,如上述所提到的,進而增進自已的邏輯思考、激發想像力,強化個人整體表達與溝通方式。透過閱讀,可以更清楚地傳達自已的理念與想法,使自已成為更好更棒的語言溝通者。
培養閱讀的習慣,365天後比別人厲害37倍!
好的習慣是每天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羅馬不是一天造成,先給自已設定每天學習的時間長度,例如每天花30分鐘閱讀或每天背10個單字…等,這些小小的習慣累積,都是未來的成功基石必要元素之一。
英文學習後記
以上5種英文學習方式是我認為實用,且對想學英文的學員是無預算上的負擔,只要有基本的網路裝置及文書工具,都是可以輕鬆上手。
以下為總結學習重點整理:
習慣1:隨時隨地抄筆記
只要在電影、電視、廣播、書籍或甚至是生活用品的產品標籤或手冊中有看到任何你覺得有幫助或有意思的英文單字及句子,都可以隨時記錄在自已的小筆記中。事先挑選好你喜愛的電影或社交媒體上的影片,利用聽打的方式,用電腦文書檔方式遂一打字出來,定期複習自已打字的文書檔。
習慣2:將常用的3C裝置,改成英文介面
養成所有介面都是英文的習慣,不知不覺中學到很多3C科技產品的英文,日後只要想查3C裝置中的任何資訊,都知道在那裡找到,這會像是自已母語一樣簡單,讓英文融入生活中,自然而然學會兩種語言。
習慣3:用英文思維來想事情
英文注重動詞、文法邏輯與時間順序,而英文句子排序是主詞為主角,動詞是核心關鍵詞。多著墨在語言本身的字彙量、詞組搭配 (collocation)、語法結構與方言使用,平常就要多關注當地的文化及風俗民情,因為語言本身就是呈現當地文化民情思維。
習慣4:善用科技工具來學英文
長篇英文翻譯會建議谷哥分段翻譯,較不容易失真且出錯率低。6分鐘新聞英文 (BBC 6 Mins English) 提供了許多方便好用的學習方式,裡面有各式各樣的時事主題,每一篇文章都有6分鐘的真人口說錄音,也有聽力題目供練習,每篇都會提供當篇相關的單字解釋,還會提供口說錄音的完整文稿。這個app非常適合想要考英文檢定的學員們或想自我進修的人做聽力練習。
習慣5:多閱讀文章
閱讀與語言整體能力提升有密切關係,不論是詞彙量、詞組搭配、語法結構或句型優化都能在閱讀中獲取大量的知識,閱讀能力提升了,寫作能力與口說能力也會跟著提升,因為在閱讀中所學到的詞彙量、詞組搭配、語法結構或句型優化的知識全都可以運用在寫作與口語會話中。閱讀文章能大幅提升詞彙、語法結構及句子優化的能力,是最佳的學習方式!

如果覺得文章內容不錯的話,歡迎按讚、分享、留言!